沈立 博士演講內容
主持人:各位老師、朋友,大家晚上好!我們大家都非常清楚,教育是窮人翻身,除造反之外的唯一出路,也是每個家庭包括幸福、富裕家庭可永續發展的必然的選擇,教育是家庭、學校、社會三位一體的系統工程,可是,現實有不少的家庭,父母家長,因為對教育認識上有誤區,所以使得我們教育工作者,特別是我們學校的教師不堪重負,如何做好家園家校共育,如何讓父母家長確實擔負起家庭教育的責任,晚上有請沈立老師為我們指點這方面的迷津,沈立老師晚上為我們分享,分享的課題是《再造書香門第》,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沈立老師為我們講課。 沈立博士:大家晚上好,剛才跟大家分享了經典教學法,如何教孩子學經典。現在與大家分享的主要是面對家庭。這裏是一個很有號召力的題目,叫《再造書香門第》。我們從經典教育和經典文化的角度來談家庭的房間設計。現在整個社會乃至整個世界都強調一味的變化,當一味的強調變化,忽略了不變的時候,那這種變化就成為了一種毒品,在這裏我稱有一種毒品就叫改變。或者就叫變化,或者叫創新。為什麼它成毒品了呢?因為他忘掉了變和不變其實是一個有機的整體,就像陰陽一樣,如果光強調變化的話那它的確給我們帶來的只有破壞資源。當前教育的最大的問題就是這樣,不變的它就變了,該變的遲遲不做改變。有人稱,說是我們現在中國的教育領域是計劃經濟最後的陣地。因為它該變的不變,但是它天天在做很多的改變,比如說,教材的改革,政治思想工作的改變.在教育領域哪一些東西不應該變呢。比如基礎教育他不應該變,保持相對的穩定,道德教育怎麼能變呢。任何的朝代他都應該孝順。所以道德教育不應該變。 王財貴博士訪談錄
《深圳特區報》 時間:2001年8月23日上午 地點:深圳南油酒店804房間 “讀經”,又稱“經典誦讀”。1994 年,台中師範大學語教系王財貴教授在臺灣發起青少年讀經運動,倡導教育從讀經開始,主張利用 13 歲以前人生記憶的黃金時期,讀誦中國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經典,提昇文化修養,以健全的人格、道德和智慧投身於社會。“讀經”教育一經倡導,便在臺灣得到廣泛的響應。後經南懷瑾、楊振寧等諸多有識之士的倡導和推動,大陸和臺灣、香港地區乃至北美、東南亞華人社會均開展了兒童讀經活動。6 年來,臺灣已有 100 多萬兒童誦讀經典, 香港也有上萬名少年兒童在學習中受益。據統計,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南京、武漢、深圳等地至少有 120 多萬兒童先後投身其中,受其影響的成年人超過 600 萬人,武漢、南京等地甚至一度出現青少年讀經熱。 日前,兒童讀經的首倡者王財貴博士來深圳演講,本刊記者採訪了他。 本刊記者(以下簡稱記):在採訪之前,我們曾經收集和瞭解了一些關于祖國大陸、臺灣、香港等地青少年讀經情況的報道。我們看到,由于您的首創,越來越多的華語地區的青少年兒童正受到“讀經”運動的影響,我們想知道,讀經的“經”所指的是怎樣一個範疇?選擇的標準是什麼? 王財貴(以下簡稱王):經就是經典,是指具有典範性、權威性的著作,是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“最有價值的書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