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捨才有得
曾芬然、蔡明義轉述/林蓮均 整理 (本文轉錄自<<味丹人>>第49輯 2007.04 ) ■陳金菌 ‧現任慈興講堂講師,夫婿戴文貴(生前任職於味丹運務處)。 ‧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婦,中年在先生驟逝後,將先生的保險金、撫卹金、奠儀全數捐給全省的慈善機構,並發下大愿--這輩子要捐1000萬元給某慈善機構。如今,她的大愿即將圓滿。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裡,陳金菌以當志工及演講與人結緣並分享她的心路歷程。無暇顧及早餐店及素食店的生意,卻因全然信任員工,得到自己都難以置信的回報--生意興隆、財源滾滾;也因為全然無私的付出奉獻,上天回饋給她一對乖巧懂事的子女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人生最低潮時 人生如電影一幕幕捲帶而過,泛黃模糊的盡是螢幕中的陳年回憶。住在台中的陳金菌,遭遇一個令她難以忘懷的轉折點。十多年前,患有糖尿病的先生因公受傷,在家休養期間,又因腹部劇痛,自以為是胃病而延誤就醫,最後因胰臟炎導致腹腔感染而過逝,丟下她及一對兒女,讓身為家庭主婦的她頓失依靠。 陳金菌的人生腳步並未因此停擺,因受到許多道親及先生的女友、長官的關懷,她收拾起悲痛,不怨天尤人,抱著感恩回饋的心,也不多想就把先生的保險金及撫卹金全數捐出,就連奠儀也全數以致意者的名義代捐給全省的各個慈善機構,這時,陳金菌剩下的是存摺裡的一仟元及一對分別為九歲及十一歲的兒女。 因她信奉一貫道,先生生前即茹素並常參與道務活動,為此她發下一個大愿,她這輩子要捐一千萬給某慈善機構,作為建設及弘法之用。此舉在外人的眼裡,都覺得她太傻了! 有捨才有得 陳金菌為了圓滿大愿並撫育一對兒女,她借錢買了一部中古小貨車,做起了早餐的生意,初期慘淡經營,經歷了好幾次車子發不動,小孩在後面推車的窘境;也碰過小孩幫忙賣早餐,因嘻戲笑鬧及動作慢,遭男客人丟錢的尷尬。但這些並未擊倒她,她與一對兒女攜手同心走過了這一段艱辛的路。能付出的人最有福,冥冥之中也似乎有神助,陳金菌從路邊攤轉換成了店面--早餐店及素食店,她的店生意興隆,短短幾年內,由一家擴展至目前數家,因全力投入道務,常常不在店裡,她全然的信任員工,得到的是員工誠實認真的回報。 陳金菌骨子裡助人的善念,也讓一對兒女耳濡目染,她感恩老天賜給她一對全世界最乖的兒女。她記得,女兒在屏東求學時,有一次打電話告訴媽媽,她一餐只要花費四塊錢就可以了(因為只買高麗菜及麵條,又分為好幾餐煮,每餐平均只要四塊錢),作為母親的陳金菌心裡不捨,心想我們的家境應該還不至於如此,遂與兒子直奔屏東去探望女兒,到了屏東,女兒竟然拿出她的零用錢來請她們吃飯,這種苛刻自我、善待他人的情操,不是時下的年輕人可以輕易做到的。 祖先留給陳金菌的先生二、三甲地,在先生過世後,陳金菌也鼓勵兒子將土地出售並捐出來,她認為這是祖先辛苦打拚留下來的,捐出來可以幫祖先積陰德。現在,陳金菌專心且認真的投入道務、當志工,並四處演講與人結緣及分享她個人的親身經歷,在感恩歡喜中度過每一天。希望看完此篇,您也能從付出中,得到與她一樣的快樂。 證嚴法師說過「人生只有使用權,沒有所有權」;「有捨才有得」,更充滿了大智慧,要人們放棄我執,對自以為屬於「我」的人、事、物放下,這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!可是,陳金菌卻覺得只有寬心的捨下一些東西,才能夠安心的得到一些東西。 證嚴法師又說,同樣一個「得」字,有「捨得」和「得失」兩種完全不同的心境。有智慧的人,能捨也能得-得到無限快樂;不能捨就會有失--失去心靈的安寧。」陳金菌全家有這麼好的善念和善緣,從這一連串的因緣中,不難體會到「捨得、捨得,有捨才有得」的真諦。 ■後記 陳金菌女士於民國88年更名,原名為陳春妹,目前經營「慈興素食早餐店」。 陳金菌:在人生的旅途中,我一直深信智者是創造機會,愚者是錯失機會,所以,只要有一點點的因緣,我一定會把握當下,勇往直前。如道業也就是聖業,畢竟人生是短暫的,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裡有遺憾和追悔。時間過得真快,轉眼間已步入中年了。
0 評論
失蹤的孩子回來了
陳金菌 2008/02/03 長青班有一個名叫「玉霜」,應該有七十多歲了,長青班的時候,在中午時我們都會帶他們「拜佛」,看有什麼未了的心願,向仙佛表白。 有一天玉霜來找我說:「陳講師,我有一件事情無法解決,我已經半個月吃不下、睡不著了。我有一個孩子,每天喝酒、天天醉,有一天騎著腳踏車出去沒有回來,已經失蹤半個月了,到現在都還沒有回來。全家都出去找遍了,也報警了,但都找不到。過年時,晚輩有一些紅包給我,想拿出來用我兒子的名字佈施,但我比較沒經驗,不知道怎麼跟仙佛講…。」我說:「你兒子失蹤半個月了,每天也都喝酒,可見他沒有智慧…,您現在寫好地址及他的名字,馬上將收據拿去化掉,向仙佛表白說,如果他還活著,希望能夠見到人;如果不幸過世了,也能見到遺體。」她說得眼淚直流。 三天後,開車在往佛堂的路上又看到玉霜,看到她春風滿面,心中覺得他的孩子應該是找到了,而且應該還活得好好的。於是趕緊把車停好,跑到玉霜的身旁向他打招呼。這時候玉霜看到我,很高興的說:「我很早就想來找妳了,但是年紀大了,不會打電話,而且也不知道妳住在那裡?我一直很想去找妳,但不知道要去那裡找?我早就想去謝謝妳了!」「我兒子找到了,真的沒想到拿錢來佈施佛堂的感應有這麼大!」。我說:「妳兒子找到了喔!什麼時候找到的呢?」 她說:「那一天晚上十一點,花蓮派出所就打電話回來說,找到我兒子了,現在在花蓮派出所!」我說:「什麼?花蓮派出所!怎麼會跑這麼遠去呢?」他們家的人也搞不懂,就猜測說,可能是給人用車子綁架,然後載到花蓮去,才發現沒錢,所以就把她給放了…。 我說:「那腳踏車呢?」她才說:「腳踏車還在」。我說:「阿桑,我聽過把人綁票,但沒聽過綁腳踏車耶?」她說:「我也不知道,他回來後我們就一直問他,怎麼跑到花蓮去了。他說:『我也不知道,本來喝完酒後就在路邊睡著了,睡醒後就牽著腳踏車準備騎回家,但再怎麼走就是找不到家。我還一直問人家沙鹿怎麼走?但他們好像都不知道沙鹿這個地名。後來問到一個警察,警察才問他,是不是台中的那個沙鹿。』後來警察才把我帶去花蓮派出所。」 這段時間沒有酒喝了,所以頭腦就清楚了,也記得了家裡的電話號碼,才打電話回來。後來,家裡的人知道這個消息後,就從台中水湳機場坐飛機去接他回來。回來後,也一直追問他要麼跑去花蓮的…,但是,他自己也不知道…,沒什麼記憶了。 現在,這個歐巴桑平常都有來上長青班,每年也都會來佈施。問到他的小孩,似乎,他的記憶就只有一些片斷,他自己也搞不清楚為什麼會不知不覺得跑到花蓮去了。是否有被綁架?連腳踏車一起被綁架?他自己也完全不清楚。 外遇的楊董
陳金菌講述2008 楊太太初期剛接近佛堂學習,帶著一個小孩,但這個小孩的態度不是很好,口語也很沒有禮貌。原來是因為楊董因為做生意,對太太也常吵架,孩子因而從中學習了壞的榜樣;這位楊董因為生意的關係,在外面有了外遇。有一天,太太回家的途中,在停紅綠燈的當下,剛好就遇見楊董的車,載了他外遇的女人…,結果,回到家裡後,楊董還指責太太為什麼要跟蹤他,於是,不免又是一番的爭吵。太太因為這些事,每天以淚洗面,來到佛堂時也直接向仙佛哭訴…。 佛堂裡面有終身學習的課程,楊太太都會來上課,而且,都會幫先生報名,不過,先生總是缺席,不過,楊太太並沒有放棄希望,每次都會幫先生報名。 後來,我們推動點燈祈福,楊太太就幫楊董點了一個文昌智慧燈,祈求楊先生可以更有智慧,不會在外面亂來…。就這樣,過了一段時間,楊先生果然開始改變了,而且,也開始陪楊太太一起到佛堂上課,學習聖賢仙佛的智慧。 所以,後來楊太太也很熱心的推薦許多人用點燈、祈福的方式,來幫助有外遇的家庭,有許多有外遇的家庭,也真的多少獲得一些改變,真的相當的神奇。 願心不同 果報不同
同樣行佈施,因為所發的心願不一樣,感召的果報也不同。 佛典中記載了一則故事,有一次,阿難尊者向一婆羅門化緣牛乳,婆羅門請阿難尊者自行到牛欄擠取。尊者走進牛欄,對母牛說:「我想跟你化緣一些乳汁回去供養世尊。」母牛很歡喜地佈施,並請尊者留一些奶水給自己的小牛喝。 在一旁的小牛聽了以後,對尊者說:「我今天不喝奶,請將所有的奶全部供養世尊。」阿難取了牛奶後,問牠們有沒有什麼心願。 母牛說:「希望來生為人修行,證阿羅漢果得解脫。」小牛說:「希望以後能像世尊一樣覺悟、成佛,廣度眾生。」回精舍後,阿難將此事報告世尊。世尊授記:未來,母牛將修證阿羅漢果,而小牛將成就佛果,佛號「乳光如來」。可見,因心(動機)與願力很重要。 有人以為佈施只是修福,沒有修慧。其實,這要從一個人對佛法的體悟及佈施的因心來看,例如有人在道場發心掃地,若他的因心是:反正在家裡閒著也是閒著,不如到道場發發心、掃掃地,可以修點福報,又有一群同參道友聊聊天,這樣的因心就福多慧少。 若了解佛法可以讓人離苦得樂,發願到道場掃地,希望能佈施大眾一個乾淨莊嚴的環境,讓人一進道場就覺得很舒適,很歡喜來聽經聞法,這樣的發心就比前者更為提升。 若更進一步,明白心性的道理,不僅發心佈施清淨的環境給大眾,也能反躬自省,時時刻刻保持心念覺知,不起妄心妄念,不貪染執著,掃除煩惱心,愈掃心愈清明自在,這就是所謂的福慧雙修。 賣掉貧窮
如何透過佈施令他人真正獲得利益呢? 一般人容易將佈施設限為以財物救濟貧困,然而下面這則佛典故事,可供我們更深入地思惟佈施的道理。 從前有一位老太太,生活過得非常窮苦,一日,遇到了迦旃延尊者,尊者的智慧言語啟迪了她長久閉塞的心靈。 「我要如何才能脫離窮困呢?」 「賣掉貧窮!」 「如何賣?」 尊者告訴她:「只要行佈施就可以了。」 但是,老太太已經一無所有,拿什麼佈施呢?「若現在還不肯佈施,貧窮之苦將會永遠纏縛不去!」於是,她依循尊者的教誨,恭敬地供養了一缽水。由於至誠佈施的功德,便將貧窮賣了出去,命終往生天界。 若能了知他人困頓的緣由,加以引導,則能令其獲得廣大而長久的利益;若只是給予有限的財力救助,效果亦將有限而且只是短暫的。所謂「救急不救貧」,他人遇有突如其來的災害,我們當及時佈施令其緩解痛苦,而更重要的是,讓對方知道如何再站起來、如何在因地上努力,使往後的日子也能安穩無憂。 樂善好施的長者
有位長者不但家財萬貫,心地也很善良;他覺得與其只有自己享受龐大財產,不如幫助大家都衣食無缺,因此大開善門,對於遭逢苦難病痛的人,無不付出愛心去救濟。那些被救助的人都對長者既感恩又讚歎;後來長者的名聲傳開來,不只全國人民敬愛他,連鄰國也讚歎他的愛心。這些人間的讚歎聲上達了天堂。 有位天人得知長者受到那麼多人愛戴,心想:我以前在世間也是樂善好施,所以才能感召天福,命終後往生天堂;但是,這位長者所做的好事勝過我,將來他的福報是不是會超過我? 天人心生嫉妒,打算讓長者退失道心。於是,他幻化為一位平常的人,來到長者面前說:「你將寶貴的財產布施出去,不會心疼嗎?辛苦賺來的錢應該留給子孫,你這樣不斷地布施,有朝一日會把財產花光。」 長者面露笑容回答:「天地萬物滋養眾生,我的財產若只給一家人享用太可惜,不如讓天下人來享用。」 天人佯稱:「據我所知,如果勤於布施,將來會墮入地獄!」 長者覺得很奇怪,為非作歹才會感召地獄的苦報,布施行善的人,怎麼會墮入地獄?天人見長者不信,便幻化出地獄的景象,告訴他:「你看!這些在地獄中受苦的人,以前都是在世間布施的人!你如果不相信,可以去問他們。」 長者走到一個人面前,問他:「你為什麼會墮入地獄?」這人為了迎合天人,回答:「就如他所說,以前我常常布施財物幫助別人,因此死後墮入地獄。」 「接受你幫助的那些人呢?」 「他們都往生天堂了。」 長者歡喜地說:「讓人人幸福是我的心願,既然曾受我幫助的那麼多人都能往生天堂,只有我一個人墮入地獄,實在不算什麼,我還是很高興!」 此時長者的神態是如此誠摯而感人,天人受到很大的震撼,既感動又慚愧,地獄的景象也消失了。 他恢復天人的身形,對長者說:「之前我告訴你的話,都是我一時起了嫉妒心,想要動搖你布施救濟的心念,而顛倒因果的謊言。事實上,行善能得天福,而你這種『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』的心懷,修得的境界更勝過天福,是無限清淨光明的菩薩境界!」 菩薩道遙遠漫長,走在這條路上,有時受人感恩、尊重,有時受到嫉妒、毀謗,這一切都必須以清淨的智慧與堅強的毅力去面對,否則心隨境轉,動輒退失道心。 恆常保持初發善念時那分單純與虔誠的心,不受人事是非污染,是修行最重要的事。希望大家時刻守住清淨的本性,受人讚歎不驕傲自大,受人毀謗也不退轉道心,這樣才是真修行。 教堂的鐘聲
聖經故事 <<聖經>>裡有記載一段典故:當耶穌救世主在耶路撒冷要蓋一間教堂佈教,而向全市的子民宣佈,請大家踴躍捐款,若有大善心的人,能捐款感動上帝,教堂上的和平鐘就自動會敲響,以示此人善心最大,將來可蒙主寵愛。 此消息傳遍整個城市,當時城內所有大富之人,皆爭先恐後的捐出很多錢,但捐的最多的人卻還是不能得到和平鐘自響的感應,當眾人的心甚為疑惑時,忽然教堂的鐘響了,震徹全城,市民都跑來看是那位大富人家,捐了多少錢而得到的感應,結果一看,竟是位穿得破爛的小乞丐,他只捐幾元銅幣而已,大家看得目瞪口呆,不明其理,便有大弟子請問耶穌此理何在? 耶穌乃藉此教化說道:此童雖只投了數元,但那是他乞化多年所積蓄的錢,他全捐出來就等於捐出他全部財產,又當時捐錢的心是多麼的虔誠,他一心祈禱教堂能早日建立,可常在教堂聽耶穌講道,以洗刷他的罪業,而得天父寵召。其錢雖小,但其誠心可貫天地日月,令天父多麼感動啊!而其他大富之人,所捐之錢雖多,但只為求出名於世,而得一個不實的善名,其心不誠,故錢捐再多也不能感動天父。 喝大悲血的蚊子
網路故事 浴佛節的下午,從禪寺回來,小榤在院子裡玩了一會兒,就跑到三樓把手腳伸來讓我看說:「媽,看我被蚊子咬得一包一包的!」 「哦!你把血佈施給蚊子啦!來,我幫你擦擦藥。」 小榤覺得把血佈施給蚊子是一件善事,對著我說:「對了!我喝了大悲水,我的血就變成大悲血,蚊子吃了,下輩子就可以變成人來學佛,然後那個人再喝大悲水,它的血又變成大悲血,再佈施給蚊子…,那學佛的人就會愈來愈多,蚊子就會愈來愈少。」 「啊!對呀!我怎麼沒有想到呢?」 於是,讀幼稚園的小菩薩滿心歡喜的,再去編織她童年的夢! 非常感恩能在佛堂學習,讓每一次被蚊子叮咬的時候,不再起瞋心,取而代之的,是一個個的慈悲與正念。 ※省思:一隻蚊子的教育,可以是慈悲正念,也可以是報復嗔心!一個小小的心念,在幼小的心靈,會慢慢增長,漸漸的成為以後的價值觀!同樣希望蚊子變少,但有完全不同的心態,一個是消滅它,一個是渡化它,您選那一個呢? 佈施行善要及時
<<莊子>>的故事 莊周生活貧困,家裡經常缺米糧。有一回,他向朋友監河侯借三升小米,監河侯卻對他說:「可以啊!不過我家現在沒有很多米糧,你稍等一段時間,等我向老百姓收一點稅之後,再借你三百兩黃金。」 聽了監河候的話,莊周很感慨地打了個譬喻:「我來您家的途中,聽到有魚兒對我呼喚、求救,我回頭一看,看到路上有一個坑洞裡的水快乾了,那魚兒希望我能在坑裡倒幾杯水。」 「於是我對魚兒說:『我先到南方向吳王、越王商討借水,然後再將西江水引來這裡救你,讓你回到東海。』那尾魚很生氣地說:『我失去了在水中的正常生活,現在只求升斗的水就可以活命了,你卻這麼回答我,不如你明早就去賣魚店看,那時候我的身體都已經變成魚乾了!』」莊周的生活非常貧困,他肚子餓是眼前最迫切的問題,所需要的只是果腹充飢的三升小米而已,根本不必多求其他東西,更無法等待那遙不可及的三百兩黃金。 所謂「救命要救急」!他以魚兒做諷喻,魚兒已命在旦夕,若時間拖太長了,就算給牠再多的水,也發揮不了效用、救不了命啊! |